跳至主要内容

How to Make Time for Everything (Then Actually Do It)

這部影片的一開始,Ali 提供了一個 168 小時 Google Sheet 模板,這個模板可以在影片資訊欄中找到。

168 小時就是一週,試算表包含兩個工作表,一個是現在的一週,一個是理想的一週。

在工作表中,我們要依序填入每天、每週花在特定事項的時數,大分類有睡眠、工作、飲食、雜物、育兒、健身、娛樂、關係,他是瀑布式的,所以每個區塊填完之後都會算出自己在這個區塊花了多少小時,一週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分配。

我覺得瀑布式的方式滿實用的,我之前是使用在六個罐子理財法,它提供了「優先次序性」,也就是越前面的分類越重要,越優先分配,後面的分類理應只能使用剩下的資源。

接下來的影片他便以這個模板作為主軸。

在影片的第一部分,他用美國人的統計數據填入表格。

最後得到的結論是:「一般美國人就算沒有小孩,每週的168小時也已經用完了」。

而如果再加上育兒,通常每週會要再多花 18 小時,整體就會變成 -18 小時,時間怎麼可能是負的?所以其他已經分配的部分勢必會受到影響。

他在這裡想先帶到一個重點:「沒有時間是很正常的」。這不能算是你的問題。他希望觀眾先以這個心態作為基底,才接著談論「該怎麼做」。

第二部分,他認為要做到「騰出時間」,也就是標題說的,要做的基本上就三件事:

  1. 從所有必須做的事情中擠出大量的額外效率
  2. 有策略性地犧牲某些事,才能為其他事騰出時間
  3. 有些時間可以「一魚兩吃」

從所有必須做的事情中擠出大量的額外效率

Ali 首先談到,他不想犧牲睡眠,所以睡眠時數不會改變,但他可以提升「睡前放鬆」的效率,讓平均的 30 分鐘入睡縮減到 15 分鐘入睡。類似的做法還適用在通勤、工作準備、飲食,總之就是在可以改善效率的地方改善效率,擠出時間。

有策略性地犧牲某些事

Ali 是以他的大學時期舉例,當時的他選擇犧牲飲食:不自己做飯,而是只訂外賣,或者在醫院餐廳吃飯。這意味著他每週只需花 2.7 小時在烹飪和飲食上。與大多數人每週花費 10 到 15 小時在與飲食相關的事情上,產生極大差距。使他得以多出 10 小時的空閒時間,來發展事業或 YouTube 頻道。

但他也提到,這部分完全取決於個人選擇,應該基於每個人的各自的價值觀。他不是在鼓勵大家做出像他一樣的選擇。

在雜務方面,因為都買外食,他不買雜貨(什麼意思,他的生活用品呢?)。打掃請外包。作為一個年輕單身男子,當時的他每週只花 1.5 小時做雜務,相較於美國人平均每週 15 小時,又多了許多時間。

他的娛樂也非常少,像他提過多次的「他只會在和朋友一起時看電視」,他的娛樂只剩下每週 10 小時(7 小時社群媒體、3 小時閱讀,閱讀欸),相對於美國人平均每週 19 小時。

所以算出來,他每週有了 31.4 小時的空閒時間。他提到他當時使用效率也不好,大概只有 10 小時會用在經營 YT 頻道上。

這就是他對「天哪,你是怎麼在你當醫生的時候,還能有時間做所有事情,並發展你的 YouTube 頻道和事業的?」的回答。他可能會後悔犧牲飲食,但犧牲電視、社群媒體,他一點也不後悔。

有些時間可以「一魚兩吃」

這個部分之前也聽他提過多次,基本上就是像「通勤時聽有聲書、Podcast(還開兩倍速)」這類可以同時多工的做法,在時間中疊加利用價值。

結語

試算表中的另一個工作表「理想一週」,可以填入自己認為的理想時間分配,就能看到它與現況的差異。

透過思考並執行 Ali 所說的三件事:找方法減少一些事需用的時間、犧牲自己可以接受的事、在可以多工的時間多工以提升時間使用效率,開始為自己的理想騰出時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