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覺訓練卡、數學啟蒙與孩子的安全感:《人類傾向與孩子內在的潛能 》直播學習
週二中午參與了牧村親子共學教室的直播,主題是《人類傾向與孩子內在的潛能》。
什麼是人類傾向?知道這個要做什麼?
人類傾向是瑪麗亞·蒙特梭利博士在觀察人類行為模式後提出的重要概念,是人類與生俱來、為了滿足需要適應環境而有的一些特徵和驅動力,這些特徵不受時間、文化或地點的限制,所有人類在其一生中都會展現這些傾向,只是表現的方式和強度可能有所不同。
了解「人類傾向」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長。蒙特梭利教育法強調創造一個能夠激發孩子探索和學習的環境,配合我們對人類傾向的理解,我們便能針對性地隨著孩子的成長,設計更符合孩子自然發展的學習環境,支持孩子在各個階段的自然好奇心和學習動機。
詳細內容可以直接去聽老師們的分享,在這裡整理3點印象比較深刻的學習:
- 「小被被」其實是一種「定位」
- 從「具體」的感官開始,建立學「抽象」的數學的基礎
- 「溝通」無效,先試著理解對方「能聽什麼」:聽覺訓練卡的使用
以下如果我有理解錯的部分歡迎指正!
「小被被」其實是一種「定位」
定位(Orientation)是人類在不熟悉的環境中,透過找到一個熟悉的東西,找回安全感的一個傾向。直播中提到Joanna老師出國就會找星巴克,就是一種定位的傾向。2到4歲的秩序敏感期其實就跟「定位」的發展密切相關,孩子會期望某個東西就應該要在那個位置、某些行為要有一定的順序,如果沒有照著他的想法,他就會開始有情緒,因為這些秩序就是他的定位點,失去了定位便失去了安全感,孩子自然會開始感到不安。
所以其實我們常說的「小被被」也是一樣的!安撫物其實就是在滿足定位的傾向。剛來到這個世界,對於孩子來說,不熟悉的事物實在太多了,小被被便成為了孩子的定位,幫助他們在這個巨大未知的世界中,能夠安定下來。
從「具體」的感官開始,建立學「抽象」的數學的基礎
抽象(Abstraction)是人類想像、創造的傾向,是促進人類發展的關鍵。所謂的抽象,是從具體的事物或經驗中提取出共通的特徵或概念,並形成更高層次的理解。
在這段直播中,老師們示範了一個「幾何立體組」的教具操作,她們準備了橢圓體、長方體和三角錐。這個部分我覺得值得自己記住的小地方是,在操作的過程中Joanna老師自己也會先摸摸看教具,然後再交給翩翩老師摸摸看,這個「親自示範」,我覺得應該也是「觀察、排除、引導」中的引導。上次直播中也有提到,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,模仿就是透過感官進行的學習,所以比起口述的指導,大人的親自示範更能幫助孩子有效吸收。
透過具體觸摸這些幾何立體,孩子便能用他們超強的感官學習能力,來認識這些在數學中會學習到的東西,如此一來,即使在6歲以前,也能建立未來學習數學的基礎,更可能讓孩子從小就用沒有壓力的方式接觸、喜歡數學。
「溝通」無效,先試著理解對方「能聽什麼」:聽覺訓練卡的使用
溝通(Communication)的重要不需多說,人類是群體動物,溝通便是在群體中與其他個體互動的方式。
在這段直播中,翩翩老師操作了「聽覺訓練卡」,我覺得非常有趣!有興趣但沒有時間看完整直播的人,可以跳到直播的33:42。
翩翩老師示範了兩次,先唸一個非常短的小故事,然後問四個在故事中就有提到的問題 。這對成人來說當然相當簡單,但這便能觀察孩子到底聽了多少進去,也就是聽了,也理解了,而不是左耳進右耳出。
有沒有聽進去,就是溝通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我們可能常常對孩子唸了一大堆,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?翩翩老師說到:「真正的溝通,你必須要懂這個在聽你講話的人,他的角色、他的發展、他的能力在哪裡,你的溝通才會有效。」「譬如說哥哥5歲了,然後我請你去把鞋子放好,他都沒反應。你就能去思考,為什麼哥哥做不到這件事情,那他真正在意的是什麼?也許他腦袋裡面想的是,我好想要趕快去玩昨天媽媽新買的樂高,所以我完全腦袋裡面沒有聽進去,要去把鞋子放好這件事情。所以要先去了解,這個聽話者的心態,那你的溝通才會是有效的。」
聽覺訓練卡可以訓練邏輯能力和傾聽的能力。留言馬上有人在問能不能買得到🤣,但我想到的是可以直接拿去請ChatGPT生成更多類似的故事。我寫了一個Prompt:
請你扮演一個蒙特梭利教養專家,設計5個聽覺訓練卡中的內容,包含故事和數個與故事相關的問題。並滿足以下需求: 故事的內容適合?歲的小朋友理解。 故事的內容可以包含虛擬的故事,也可以跟生活相關連,同時置入一些簡單的生活規範。 範例1(虛擬故事): 小兔子在公園裡放風箏,風箏不小心卡在樹上,小兔子很著急,小狗過來幫忙,可是拿不下來,後來小猴子爬到了樹上,將風箏取下來了。
- 請問,誰在放風箏?
- 請問,風箏怎麼了?
- 請問,小狗將風箏取下來了嗎?
- 請問,到底是誰把風箏取下來了? 範例2(生活相關): 弟弟常常在睡覺前吃糖果,不刷牙就睡覺。不久,弟弟的牙齒蛀掉了,弟弟去看牙醫,醫生說:要少吃糖 果、勤刷牙,才能保護牙齒喔!
- 請問,弟弟睡覺前會偷吃什麼?
- 請問,弟弟的牙齒怎麼了?
- 請問,弟弟為什麼會蛀牙?
- 請問,醫生說怎麼樣才能保護牙齒呢? 你的輸出請遵守下列格式模版:
故事
問題
使用前記得按照孩子的年齡,修改?的地方。
可以先產出一次,和孩子一同進行,觀察孩子的狀況,然後再回來調整prompt的內容,持續迭代這個prompt。(這也是「觀察、排除、引導」!)
直播中也有提到一些注意事項:
- 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訓練、作業,用生活化、遊戲化的方式,讓孩子可以開心地吸收。
- 根據他目前發展的語言能力(接收指令的能力),彈性配合,調整任務、指令的難度。如果發現孩子沒興趣、開始逃避,就是需要調整的時候,太簡單或太難都有可能。
(我覺得第二點也完全可以應用在成人的溝通🤣)
結語
在理解了蒙特梭利教育中的「人類傾向」以後,我們就能在日常觀察孩子的過程中,看出哪些傾向正在發生。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,我們能夠理解「定位」對孩子滿足秩序和安全感需求的重要性;我們不用再太多地擔心孩子數學不會就是不會,而是開始嘗試幫助孩子,透過具體的感官體驗 ,奠定抽象思維的基礎;我們可以在與孩子的溝通中,觀察孩子的接受能力,並試著使用聽覺訓練卡,以遊戲化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練習傾聽。
當然,我省略了很多直播中提到的其他傾向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直播~
希望這些學習的分享,能幫助到有興趣或有需要的人,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討論、學習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