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一台,理想生活以 外的跑車?
Ali Abdaal 的影片
〈How to Create Your Ideal Life in 7 Minutes〉裡,
介紹了 Kevin Dahlstrom 的
「Ideal End State Exercise」(理想最終狀態練習)。
內容其實就是平常聽到的「列出理想生活的樣貌」,
但今天早上觸動我的,
是在列出清單後的下一步覺察:
我的日常行動,
到底有沒有朝著我的理想生活前進?
如果沒有,那就只有兩個方向要調整:
- 調整行動,讓它朝向目標前進。
- 調整理想生活的描述,
因為我們列的可能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。
跑車的比喻
Kevin 舉了一個例子:
你買了一台昂貴跑車,
但你的理想生活清單裡面根本就沒有這台車,
這就產生了問題:
- 從理想生活來看,我們到底有沒有真實地面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?我們列出的清單,會不會是「別人的」清單?
- 從行動來看,為什麼自己的實際行動跟想要的並不一致?
接下來 Kevin 說的這句話很關鍵:
「事實上,如果你的清單上並沒有一台跑車,但你有一台,這可能會阻止你做你真正想做的事。」
我可以想像得出來(我也只能想像):
當我有了一台跑車,
我就會要時間開它(不然幹嘛買)、
我要花錢保養等等。
但如果它根本就不在我的理想生活清單裡面,
我到底為什麼還要繼續投注時間、心力、資源給它?
生活中的跑車
跑車只是一個比喻,
這可以套用在生活中的任何事項,
或者我們就用這個比喻來問自己:
「我的生活中是否存在著我根本不想要的跑車」?
比較容易覺察到的,
可能是休閒娛樂、社交關係這些外部事物。
但我認為,
更不容易覺察、也更難割捨的,
是那些「有正面價值的事物」。
就像雷蒙在
〈選擇擅長但犧牲喜歡,這是一個人生陷阱〉中
提到的狀況,就是一種例子。
我們擅長的事經常能為我們帶來價值,
像是能夠賺錢養活自己。
但如果我們投入了更多時間,
像是選擇了一個朝九晚五做這件事的職位,
就代表著我們每個平日都將投入三分之一的時間,
在一個根本不在我們理想生活清單上的事物上。
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?
我曾擁有的跑車(?):連續打卡機制的陷阱
我聯想到我之前的發現:
「只關注特定領域的連續打卡機制,可能會阻礙我們靠近理想生活」。
今年年初,我在跑步習慣裡加了簡單的成就機制,
像是「週目標達成」、「連續週目標達成」。
但某天我發現,
當我可能要調整一天的時間分配去做另外一件事時,
這些成就機制卻成了一種限制——
我有點放不下這些連續成就。
跑步當然對身體有益,問題並不在跑步本身,
而是回到一開始說的自我檢視:
「我的行動,要帶我走向什麼樣的生活?」
說得極端一點,如果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跑步,
我或許能成為一個馬拉松跑者,
但如果我的理想生活清單中,
並沒有「成為一個馬拉松跑者」,
對跑步的所有投入,都不能算是「有價值的」。
(我後來停止跑步習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。)
接下來呢?
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為你帶來一些啟發!
如果你想嘗試「Ideal End State Excercise」,
我找到了 Kevin 的 X 貼文,
或者你可以參考影片中的步驟:
-
寫一個列點式清單,列出
「如果你擁有你的理想生活,
它看起來像是什麼樣子?」。
你可以非常具體地寫出自己理想的一天:
是什麼樣子、身邊有什麼樣的人、
在做什麼事、感覺怎麼樣。 -
檢視自己的行動是否符合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。
而我也打算把這個元素,
加進我正在開發的時間管理軟體中,
如果你對能夠掌握自己時間運用的工具感興趣,
歡迎追蹤我的 Threads 和 Facebook。
電子報還沒有發出第一篇,
但如果你願意訂閱,歡迎訂閱,
跟 0 位訂閱者一起終生學習!(喂)